close

除瞭《二十二》,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也值得看



《二十二》

在多數人印象裡,“慰安婦”這個詞代表著“痛苦”,代表著一種“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以至於在電影《二十二》上映前,許多網友說:“我一定會買票支持,但我不一定敢去看。”

實際上,導演郭柯選擇的是一種平靜而克制的記錄方式,他不願意呈現殘忍和痛苦,“我們就是記錄,隻想把觀眾帶到她們身邊去,或近或遠地去看她們一眼,看這些受害者,晚年過著怎樣的生活。”

即便隻是“記錄”,還是要和時間賽跑的。

據統計,1937-1945年,至少20萬中國女性被強征為“慰安婦”。在郭柯拍攝《三十二》的時候,公開資料顯示全國還有32名幸存“慰安婦”。而電影《二十二》開拍,全國“慰安婦”幸存者僅為22位。2017年8月14日電影《二十二》公映前夕,海南的“慰安婦”老人黃有良在傢中逝世,這個數字定格在瞭“8”。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需要被關懷的群體。但真正付出行動的人又有多少呢?

可想而知,此類電影的票房恐怕還不及動作大片的百分之一,此類主題的電影當然也不會多。

韓國《鬼鄉》(2016)

去年,韓國上映瞭一部眾籌的電影《鬼鄉》。台中市月子中心

《鬼鄉》是靠著數萬名網友的眾籌,演員的零片酬演出和技術人員的無償工作,才得以在一度沒有投資和發行公司的情況下順利拍完的。但上映後,電影卻在韓國引起強烈反響。上映首周末,便以近76萬的觀影人次,59.9億韓元票房登上王座,並連續兩周穩守單日票房榜冠軍。在韓國門戶網站Naver,該片的評分高達9.39(滿分10分)。

影片劇本根據朝鮮慰安婦歷史親歷者薑日出的口述改編而成。影片中,14歲的朝鮮少女正敏、英熙以及同齡的女孩們被日軍強制離開傢鄉,送到位於中國牡丹江的日軍慰安所,慘遭日軍士兵蹂躪。正敏在逃跑中幫英熙擋下子彈,永眠他鄉。多年後,幸存下來回到祖國的英熙,在晚年偶然認識瞭一個可以通靈的女孩,女孩幫助把正敏的亡魂接回瞭傢鄉。最後少女正敏和老年英熙緊緊相擁。大山依舊靜謐,一切仿佛都是1943年災難發生前的樣子。

電影沒有刻意回避少女們慘遭蹂躪的畫面,甚至用一個50秒的長鏡頭全景展現瞭日軍施暴的過程,因而曾被指“販賣傷痛”、“尺度過大”。值得稱贊的是,電影反映瞭“慰安婦”親歷者回到祖國後的生存現狀。譬如當政府開始接受慰安婦受害者的舉報,主人公英熙卻從工作人員口中聽到:除非瘋瞭,誰還會說出那樣的過去?當時社會上普遍的冷漠與偏見,無疑是對慰安婦老人的二次傷害。即便幸存下來的她們回到故土,真的能活得輕松自在嗎?

中國臺灣《蘆葦之歌》(2015)

2015年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在臺灣上映的紀錄片《蘆葦之歌》,由臺灣婦援會出資,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歷時三年拍攝完成。影片在2014年入圍臺灣國際女性影展,並獲得中國四川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最佳人文關懷獎”。

臺灣婦女團體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秀惠稱:“我深深記得1992年那場記者會。厚厚的佈簾遮擋著阿嬤的臉和身體,隻露出雙腳。她們站在佈簾後面,第一次勇敢說出‘慰安婦’身份,並喊出要求日本當局道歉的心聲。”這一幕被收錄在《蘆葦之歌》裡,令無數觀眾震撼不已。

電影台中月子中心評鑑《蘆葦之歌》海報

除瞭對那段歷史的控訴,這部紀錄片更多紀錄瞭臺灣民間組織努力幫助她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光積極面對過去,重新接納自我的過程。志願者帶給這些老人最後的溫暖與安慰。

影片中,台中月子中心評比6位阿嬤開心地穿上婚紗,有的化身空姐;有的當起交通警察;身為“馬迷”的小桃阿嬤,為馬英九織圍巾,親手送給偶像。片中6位阿嬤,已有4位相繼過世,紀錄片留下瞭她們生命最後的身影。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黎明之眼》(2014)

在《二十二》之前,中國大陸“慰安婦”主題的電影,比較有影響的有2014年呂小龍執導,鄭佩佩主演的《黎明之眼》。當年,電影發佈定檔海報及預告片,視頻點擊量迅速突破2.2萬次。

電影《黎明之眼》海報

21世紀初,日本律師淺野尚受腦科醫生女友張敏委托,將年邁的劉和美即秋山和美接到南京,準備把她在慰安所的慘痛經歷公諸於世,向世人揭露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但劉和美腦部有殘留金屬彈片,隻能采用催眠幹預來治療她的失憶。在催眠狀態中,劉和美漸漸回憶起自己作為日本隨軍記者,潛入慰安所寫下慰安婦的真實報道而被追殺,在逃難的過程中,與丈夫女兒走失並再次被送進慰安所的痛苦經歷。影片最後,經過催眠的劉和美的憶述,張敏發現劉和美有可能是自己的外婆,最終一傢人得以團聚。

該片有意省略瞭許多性虐鏡頭,穿插大量紀錄片和資料畫面。有網友評價該片“隻負責展現,並沒有代替歷史審判。”電影有意呈現瞭受害者是否要公開身份時的搖擺與掙紮。揭露傷疤還是保持沉默,這幾乎是每個親歷者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題。

中國《三十二》(2013)

早在2012年,《二十二》導演郭柯就開始拍攝一部關註“慰安婦”老人的紀錄短片——《三十二》。這部短片曾獲得海內外多個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獎,並於2016年被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永久館藏,在展廳內循環放映。

紀錄短片《三十二》台中產後護理機構推薦海報

廣西桂林的97歲老人韋紹蘭,是中國20萬“慰安婦”的幸存者之一。鏡頭跟隨老人蹣跚的腳步在靜謐的桂林山水間緩緩移動,她細碎地道出曾遭受的慘絕人寰的暴行,道出記憶深處的惶恐:“怎麼不怕?你怕得來嗎?眼淚都不敢流,不敢抬起頭來看。”

從日軍慰安所幸運逃回傢後,她遭受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瞭丈夫的不理解,多次嘗試自殺。老人懷上瞭日本人的孩子並生瞭下來。這個兒子的命運註定曲折,沒有人傢願意把姑娘嫁給他。他的一生,都守著老母親和牛度過。

短片的最後,老人回憶起年少時和村裡的男孩女孩,聽放牛老爺爺唱歌的故事,笑容爬滿瞭她佈滿皺紋的臉,那大概是她一生最溫暖的回憶。老人輕輕哼起那首古老的民謠:

“日頭出來點點紅,照進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隻愁命短不愁窮。”

“天上落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最後她說:“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老人對“活著”的理解,讓這部短片的意義超越瞭對個體生命的記錄,向著生命更堅韌、柔軟的深處走去。

導演郭柯在接受采訪時曾說:“社會上很多人叫嚷著日本必須認錯、慰安婦好可憐等等,實際對老人的生活情況一無所知。”郭柯想讓多一些的年輕人走進影院,不排斥這個題材,不被痛苦、灑滿淚水的面容嚇跑,能知道“這些慰安婦老人是受害者,更是我們的同胞”。

《二十二》延續瞭《三十二》的紀錄風格,俄羅斯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評價它為“一部很溫暖的電影”。觀眾不必害怕影片會沖擊視覺或刺痛神經,影片並不願意把老人當成單純的“歷史證據”,它平靜地紀錄瞭這些飽受磨難的老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有痛苦,有快樂,有掙紮,更有和解。

對她們來說,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文/橙汁 編輯 一鳴

(責編:YY)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ffn39vk2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