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張姓男子右側有頸部腫塊已達10年,但在近來去除浴室異味一個月變大,他擔心長了惡性腫瘤前來就醫,理學檢查發現右側頷下腺有一硬塊,耳鼻喉部無其他異常,電腦斷層顯示右側頷下腺有一陰影,疑似唾液腺腫瘤,患者住院接受頷下腺切除後,術後恢復良好,病理報告證實為唾液腺「混合瘤」。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朱原興指出,常見的頸部腫塊原因可分成三類,先天性、發炎性及腫瘤。先天性的腫塊,例如舌骨囊腫、腮裂囊腫、皮樣囊腫等,先天性腫塊不一定在出生時就會發現,有些會在青春期或成年時,續發感染之後才腫脹變大被發覺。發炎性的腫塊和自體免疫疾病及微生物的感染有關,常伴隨著發燒,、疼痛、紅腫,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

頭頸部癌症、淋巴癌或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均可能單純在頸部以無症狀的腫塊表現,治療頸部腫塊,需找到明確病因才能有效治療,若發現有頸部腫塊超過二週未消失,建議到耳鼻喉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朱原興醫師說明,人體有三對唾液腺,另外有小的唾液腺均可能產生唾液腺腫瘤,形成唾液腺腫瘤的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放射線、病毒感染及基因,但大多數原因不明。雖然大多數唾液腺腫瘤為良性的腫瘤,但仍有潛在變為惡性腫瘤的風險,不可因腫塊長期沒有變化而疏忽延遲治療。

混合瘤為唾液腺腫瘤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出現在腮腺及頷下腺,混合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但仍有潛在變為惡性的可能,根據統計,若未手術移除,有一成的混合瘤,在未來可能大樓管道間臭味會轉變為唾液腺癌。

朱原興醫師指出,頭頸部的解剖結構複雜,唾液腺周圍有許多重要的血管及神經,潛在的風險包括顏面神經麻痺、舌下神經麻痺、顏面動脈受損,醫師要熟悉相關的解剖構造,才能降低併發症發生,在手術器械及醫療技術的進步,術前電腦斷層的定位及顏面神經刺激器的輔助下,亦可減少手術後遺症的可能。

消除浴室異味

1CF1C19D3A994A8B
arrow
arrow

    ffn39vk2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